一个老网虫的收音机旧梦

2012-03-25 01:10:00   济南文艺广播
   次点击

网络让老郑的旧收音机收藏增添了分享的乐趣,从网上淘收音机也成为他获得珍贵藏品的直接途径

在收音机诞生的年代,它对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,同样不亚于现在电影、电视、DVD机的诞生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。

但是在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时代,一台台留有岁月痕迹、古旧巨大的收音机,只能退居到了爱好者们藏品柜中的地步。而在电视机、DVD唱娱乐主角的今天,还有一群着迷于旧收音机收藏和修理的人,老郑就是其中一位。

“老郑”是北京其他爱好旧收音机的人对郑家祺的敬称,一来因为他年龄最大,做事稳重;二来是他修理旧收音机的水平高超。老郑常常是一脸酷酷的表情,不过当问到他是不是一直这么酷时,老郑乐了,漏出豁了的牙齿,称自己是因为少了牙,笑起来不好看所以才这样。

“就喜欢老东西”

一进老郑家,就能看到一台漂亮的GRUNDIG(根德)3097电子管老式收音机,其它的收音机都被雪藏在老郑专门买的两个大柜子里,只有它被放在客厅。老郑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收音机,庞大的身躯、精致厚重的木壳、立体声音效,都是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制造的东西。

这是老郑藏品中最贵的收音机,是他花了3500元钱在广播爱好者论坛里从一位叫“我是港人”的网友手中购得的。“我是港人”是论坛里的资深网友,所以老郑从他那里买东西很放心。这台收音机经“我是港人”从国外带回深圳,并从深圳快递到北京,表盘3mm厚的玻璃一点儿没有损坏。“如果这玻璃碎了,我这3500元就没有价值了,”老郑说,“包装特别重要,这种老收音机,外壳弄坏了,价值就不高了。”

现年63岁的老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玩收音机,那时候他还在上学,当时电子配件的价格很高,所以那时也就只能摆弄摆弄矿石收音机,去印刷厂上班后没有时间就搁下了。直到1999年从印刷厂退休后,老郑才有了空闲时间,便专注于旧收音机的收集和修理了。“我们这个岁数的人,就喜欢老东西,从现代人的角度看,这些都是该淘汰的东西了,但是这些旧货的音质非常好,做工也精细,全部都是手工制作,在我们这些人眼中,像电视这样大规模生产出来的机器就是垃圾。”

老郑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不足以支撑这个爱好,他就想了个“以机养机”的办法,淘到便宜的收音机,修好再卖掉,换自己喜欢的,就这样慢慢地逐步置换自己的收藏。现在他的家中有收藏品40多件,“一般收音机只要有电路图的都能修好,除非是线圈坏了没价值了,修理旧收音机的过程才是最大的乐趣”。

“以机养机”的三代收藏

至今为止,老郑的收藏已经换了三代了,刚开始老郑收集的是国产大电子管收音机, 20元、30元就能从北京双龙市场或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回来,后来觉得档次太低,就开始慢慢换,老郑的第二代藏品是国产晶体管收音机,现在家里还留有牡丹牌的旧收音机,经过修理后,老郑喜欢享受那种带着六十年代独有音质听现代故事的乐趣。

“3年之前,旧收音机还没这么热。那时北京广播台有一档节目,叫百姓物品交换站。如果有东西要交换,在节目的时间段可以打电话进去,有些收音机就是这么淘来的。现在这个节目取消了。”那时爱好旧收音机的人少,交流手段也有限,只能是在旧货市场碰面了,交流交流心得。

在2002年,有朋友向老郑介绍了广播爱好者论坛,老郑总算找到了旧收音机爱好者的“队伍”。广播爱好者论坛是站长王雷(leowood)创办的私人论坛,自2001年成立起已拥有注册会员13,938人,是旧收音机发烧友们的大本营。

在这里老郑不仅和北京的爱好者有了充分交流,还认识了广州、吉林和新疆等地的旧收音机爱好者。这包括在不久前将自己近2000件藏品悉数捐给广州中山市政府、由此建成全国首个收音机博物馆—中山收音机博物馆的邱健球,还有国内最大的收音机生产厂商之一“德生”的老板梁伟,据老郑介绍,当初德生的创办,就是因为梁伟和其他股东们都爱好收音机。

老郑的第三代藏品基本上都是GRUNDIG的产品,他从论坛上得知这是旧收音机中最好的品牌,迷恋德国GRUNDIG的老郑认为日本的收音机很简陋,外壳做得粗糙;而美国的很实用,但不讲美观;德国的就集中了所有的优点。

为旧收音机成为老网虫

老郑现在可算是个十足的网虫了,因为在印刷厂管设备的底子,老郑很快学会了电脑,并且在论坛速度比较慢的时候,还学会了用代理服务器上网,现在他每天至少在网上待4、5个小时,看网友们介绍旧收音机的帖子,去器材交易版中将自己的藏品卖出,并不断挖掘新的收藏。

“现在爱好旧收音机的人很多,但是国内的收音机资源很有限,所以在旧货市场挖到好的机器越来越难。在网上买能不受地域的限制,但考虑到价格和时间的关系,能找到好东西也不容易。有一次我和老伴去颐和园,这一路上就挂念着那台要抢下的收音机,回到家马上去看帖,结果发现在40秒钟前被拍走了,别提多遗憾了。”要是有看中的收音机,老郑就得在电脑前盯着,他最喜欢的那台收音机就是这么“抢”来的。现在,这已经成了老郑生活的全部重心。

感谢 济南文艺广播 提供转载
(本文来自网络分享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。)
关于本站

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、交流的网络平台,直播信号、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,版权归原作者,本站仅提供链接。本站无意侵犯版权,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:admin@radio5.cn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广播迷微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