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剧《频率》:传递广播岁月的一脉温情

2011-10-23 02:20:37    作者:勾勾 椎名由夜
   次点击

频率微调 千龙文化网友 椎名由夜

经常听广播的缘故,熟悉的名字,清晰的声音,我们未曾谋面的电台主持。难得他们给自己一个舞台,展示广播人的故事,我们这些听众当然要去捧场了。

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受,随着灯光的熄灭,慢慢晕开来。话剧表现形式清晰,内容简单,身边故事,但传递给我们的却是那割舍不掉的友情和亲情。在这部话剧中,爱情这份情感被淡化了,可能在这个爱情快餐的年代或者听过很多爱情故事。随着预料中的剧情发展,我们以为这么哈哈大笑,轻松地结束,但故事还在继续……最后赚足了观众的眼泪,不是剧情,而是每个人心底的那份柔软。我想起自己的好朋友,随着三年或者四年的毕业,找工作,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,是否还记得呢?曾经的一份鼓励?

故事随着打下的灯光,渐强渐弱的声音,不断切换观众的思维。发生在每位电台主持人身上的故事,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续演着,悲伤抑或喜悦,我们都在不断地收获着。也再次提醒我们亲情的温暖,你多久没给爷爷奶奶打过电话,多久没有回过家了?现场的哭泣声不断。

把握生命中你的频率,也许我们会颠簸错位自己的频率,但是总能找回来,不是吗?人生就好像这个电台组,她的诞生是那么美丽,生活所迫,偏离轨道,但你在那里,我们终将对准属于自己的频率。


 

广播岁月 千龙文化网友 勾勾

《频率》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《广播岁月》,那时的广播扮演着全城的声音领袖,是一种众人解渴的生活形态。

在微博、移动客户端迅速膨胀的时代,广播媒体业务萎缩很正常,像话剧中演的连“出租车司机都要喊自杀” ,这是广播媒体最基础的受众吧,连他们都要自杀,广播等于被他杀。“救救司机吧”一语成谶,挽救或是刺激一下广播形态,打一针兴奋剂,有没有亢奋或是持续多久,要看能否迈进观众的心坎里。

《频率》策划的点子很好,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DJ请出来,寻个会讲故事的台湾导演,给声音穿上温存的外衣。看过李宗熹的 《我的祖宗十八代》,在《频率》里依旧是如此风采,循环往复的叙述风格,一人分别饰多角,更甚是长达4个小时的故事。戏中戏的叙事方式比较保险,可以让演员扬长避短,容易缔结戏剧冲突出效果。

把广播人自己的故事转化为让广播重生的动力,希望他们用时下流行的小剧场话剧,能传递广播岁月的一脉温情。 

感谢 千龙文化网友 提供转载
(本文来自网络分享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。)
关于本站

本站旨在为广播爱好者提供资源共享、交流的网络平台,直播信号、点播节目均来源于网络共享,版权归原作者,本站仅提供链接。本站无意侵犯版权,如有此类问题请联系处理:admin@radio5.cn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微信公众号:记忆留声
微信号:jiyiradio

广播迷微信公众号

站长个人微信:广播迷
微信号:guangbomi

广播迷微信号